1    前言

1.1 编制背景

一、多项政策引导和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及充(换)电设施建设

2014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进一步对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做出了系统部署,并首次从国家层面系统提出了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推进措施。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提出每2000辆电动汽车至少配套建设1座公共充(换)电站。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10%。发改委、能源局、住建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的通知》(发改能源〔2015〕1454 号),首次明确了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十三五的总体目标和分区域、分场所建设的目标,明确了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财建〔2015〕134号),2016-2020年继续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补助,明确了2016-202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奖补。奖补资金由中央财政切块下达地方,由各省(区、市)统筹安排用于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等相关领域。

为了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十四五”期间,市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发改能源〔2015〕1454号)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7〕19 号)精神等文件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国家能源局的决策部署,由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牵头,加快建设规模适度超前、车桩相宜、智能高效、布局合理、服务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继续做好设施建设与运营服务工作,全力支撑四川省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及发展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全球汽车总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保护人类的居住环境和保障能源供给,各国政府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电动汽车具有高效、节能、低噪声、零排放等显著优点,在环保和节能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它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途径。目前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汽车行业的热点。电动汽车势必成为21世纪重要的绿色交通工具。

我国电动汽车虽然没有欧美等国家起步早,但国家从维护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从“八五”开始到现在,电动汽车研究一直是国家计划项目,并在2001年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通过组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各方面力量进行联合攻关,现正处于研发势头强劲阶段。我国传统内燃机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有 30年以上差距,但电动汽车研发水平最大差距不过5年。部分技术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消耗严重。目前我国机动车消耗石油约占全国石油消费三分之一以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预测,2010和2020年全国机动车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预计同期中国石油产量不超过2 亿吨,新增石油需求将越来越多依赖进口。天然气资源更是接近枯竭,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天然气的可开采年数仅剩49.3年,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所以我国比多数国家更迫切需要研究和寻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是解决城市空气污染和节约石油资源消耗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面对金融危机、油价攀升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面对节能减排的严峻挑战和培育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自主创新与科技跨越的历史任务,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我国重大的科技战略需求与战略重点。发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是汽车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转型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

2013年9月13日,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财建[2013]551号),启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受益于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新能源产品技术性能的不断成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有所提升。根据《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公布数据,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四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逐渐缩小。统计显示,2016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50.7万辆,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2017年1-6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9.5万辆,其中纯电动车销量占比75%。

三、节能减排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动汽车具有以电代油、尾气“零排放”等特点,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大规模的电动汽车还可以作为分布式储能装置,可为电力系统所用。近年来,国务院、党中央对新能源汽车推广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热情,2015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了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城市停车场建设,补公共服务短板促进扩内需惠民生的提案;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并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试图推动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推动了车联网平台的建设。

四、电动汽车将成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需要

汽车是全球石油危机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发展清洁能源汽车迫在眉睫。电动汽车代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已成为各国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中国作为新兴的汽车生产大国,既面临产业技术转型的严峻挑战,也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首先,调查中发现,中国已具备加速推进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基础和条件。如果战略目标明确,政策措施得当,中国有可能像日本在经历石油危机之后以节能紧凑型汽车确立全球竞争优势一样,在电动汽车领域实现技术跨越,形成竞争优势。其次,中国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资源保障能力,成本优势已经显现,且商业化条件优于日、美电动汽车。而电池成本又是影响电动汽车经济性的最关键因素,目前国产车用动力电池成本优势明显。部分企业能量型动力电池成本仅是日、美企业的一半左右。第三,我国是世界锂资源第三大国,发展电动汽车有一定的资源保障能力,相对美、日而言更有资源优势,不会出现严峻的资源供应问题。

随着各国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渐成国际合作和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在此背景之下,电动汽车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主流的趋势渐趋明朗。

五、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要保障

新能源汽车以电为动力,蓄电池就是燃油汽车的燃料,通过能量转化形成发动机所需动能,充(换)电站为动力蓄电池提供能量。发展新能源汽车,首先必须建立成熟的充(换)电站配套系统,才能保证新能源汽车的正常运行。

国务院办公厅及四川省发布各项文件,要求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制定实施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充电设施技术标准、建设标准、充电设施用地、用电政策等,推进充电设施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公共场所加快内部停车场充电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支持。

六、市新能源汽车现状及发展

市是全国九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之一、全国大中型液压汽车起重机、挖掘机制造中心和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故具备良好的机械加工能力。目前,具备一定的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拥有长江机械厂、飞腾汽车零部件制造厂、衡通机械厂、海科机械等集加工、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为国内第二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具有一些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拥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配套企业,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奠定基础。目前,市内实施智能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建设技改项目,并积极拓展产能,旗下高低压成套设备、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等产品满足示范推广要求,现已经在成都成渝立交、银沙南街、万兴、金信源等公交充电站建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