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容灾白皮书(2022)PDF下载,在十四五规划中, 明确将云计算作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为国内云计算发展带来红利。 随着云平台的建设, 容灾的场景也不断变化。 从传统的环境到云上的容灾, 到跨云之间的容灾, 再到混合云之间的容灾, 成为了云计算建设过程中的刚性需求。 云容灾是指以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业务容灾、 数据备份、 数据副本利用等多种数据应用场景的服务, 云容灾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云灾备容灾阶段(2006-2013) 。 随着阿里云、 AWS、 Azure 等云平台提供的云存储成为全球存储行业的发展潮流之一, 容灾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底层基础架构不断演进, 虚拟化云存储应用于灾备已是行业趋势和现实。 此阶段以维护客户数据安全为核心, 确保灾难发生时关键数据可用和可恢复, 并及时将业务流量切换到备份环境,使业务系统持续对外提供服务。

云双活与多活容灾阶段(2014-至今) 。 随着用户需求和技术的发展, 云容灾解决方案不断成熟。 能够保证业务连续性的云双活、云多活案例不断涌现。 除了在基础架构层保护用户数据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 容灾的理念也不断融入到云原生的开发框架中。 特别是在 2018 年以后出现了 3 地 5 中心的应用多活架构, 已经能够满足金融等行业对容灾的需求。 此阶段以保证业务系统的连续性为核心,在多个可用区或多个地域建立同时对外服务的业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