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立市、实业强市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全市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依据《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
(一)发展现状。XX不断推进能源转型升级,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能源消费结构更加清洁,更加集约。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风力、垃圾发电等新型能源发电量达到5.5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加4.1亿千瓦时,增长2.9倍,年均增长31.5%,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比重为3.5%,“十三五”期间占比提高2.4个百分点。一是光伏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光伏发电投资、建设和运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快速推进。2020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11兆瓦。二是风力发电持续增长。2020年,全市已有风力发电厂3家、风电发电装机185兆瓦,比2015年增加98兆瓦,增长幅度达到112.64%。三是水能资源科学合理开发。继续加强农村小水电技术改造,抽水蓄能电站的前期研究规划有序推进。至2020年,全市水电发电装机225兆瓦。四是生物质能利用项目顺利开展。垃圾发电实现从无到有的新突破,潮安区垃圾焚烧发电厂、饶平县和湘桥区垃圾焚烧发电厂相继建成运营,其中潮安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湘桥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处理垃圾达43.8万吨,全市实现垃圾全量焚烧处理。
(二)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存在问题:一是单位GDP能耗强度仍然偏高。“十三五”时期,XX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5%,年均下降3.6%,但单位GDP能耗强度仍然较高,主要是工业能耗偏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较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陶瓷、不锈钢等高耗能行业进行节能降耗,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二是能源供应依赖性较大。我市能源消费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呈现增长的趋势。由于我市能源供应基本以输入为主,受能源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较大,能源消费成本较高。三是人才支撑不足。XX能源产业创新人才缺乏,研发岗位人才供需脱节矛盾凸出,出现“招人难、育人难、留人难”的人才困境,现有技术人才架构难以形成高端能源产业人才集聚效应。面临挑战:一是环境约束仍存在多重限制。受土地、海洋、森林等资源条件约束,能源项目建设困难,特别是海上风电受规划、资源环境配置、军事、用海等制约因素较多,短期内平价规模化发展难度较大。二是消费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在规模以上电力生产中,新能源的发电比重仍然偏低,燃煤发电占全部发电量比重高达95%,煤炭的高度依赖既增大能源消费,也增加环境保护的压力。面临增加能耗“双控”、环境污染物控排以及碳达峰压力。三是体制机制仍需要不断优化。促进能源发展的政策同价格、税收、财政、环保等政策的衔接度不够。能源要素市场不完善,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电力、燃气、可再生能源等能源发展体制仍需要深化改革。
(三)优势与发展机遇。一是当前世界能源供需格局深刻调整,可再生能源正成为全球能源供应新增长极,国家鼓励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低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低碳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XX要正抓住国家能源布局调整机遇,开展能效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二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目前正加快编制能源发展、光伏发电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给结构中的比重,实现低碳发展。三是优化能源基础设施。加强电网、燃气网、供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电网、燃气网建设,提升油气供给保障能力,完善能源储运调峰体系,完善现代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推动能源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二、工作目标
  积极抢抓全市发展硅能源产业契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水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助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结构优化壮大,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
(一)产业规模进一步。有序推进“整县(区)屋顶”等光伏发电项目,加大力度引进“零碳”项目和设备制造业,推进零碳智慧园区、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和XX青麻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逐步实现从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增量基本满足能耗需求增量,到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的绿色低碳能源消费局面。力争到2025年,全市绿色低碳产业年产值规模超过50亿元。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推进产业集群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集群上中下游衔接协同更加紧密,绿色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形成。
(三)产业发展技术、模式进一步创新。重点支持节能技术和装备、节能产品、环境治理技术和装备、环保材料、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提升,形成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新业态,推动节能服务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发展企业绿色融资,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及相关平台,规范节能服务。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坚持系统观念,科学谋划,产业互补,分区、县有序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重点推进公共机构、各类工业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开发。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废矿区、未利用宜林地以及没有饮水任务且不影响行洪和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水库、坑塘水面,科学布局光伏发电项目。积极开发工业厂房、商业楼宇、公共建筑等大型建筑光伏一体化发电项目。大力发展“光伏+”,支持光能智能化光伏组件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培育光伏技术专业化企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推进光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统筹各类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应用,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因地制宜发展水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XX港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和XX青麻园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推动陶瓷、不锈钢等传统耗能产业节能降碳。坚决淘汰能源消耗高、环境不达标的落后产能,鼓励陶瓷、不锈钢等传统耗能行业资源整合,引导企业入园,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全过程节能减排工艺、生产管理、智能制造等先进生产工艺研发、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提高陶瓷、不锈钢等传统耗能产业使用清洁能源比重,实现节能降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