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21—2025年)
前 言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总揽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深刻把握新时代城乡发展规律、顺应亿万农民新期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为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本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密结合《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及省市各级相关乡村振兴规划,对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规划不仅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重点,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强化政策保障,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有序推进、继续走在前列,还将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是指导全镇各村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基础优势与振兴环境
第一节 振兴环境
一、规划背景
在新时代背景下,镇乡村振兴战略既面临着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从国际来看,纵观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历程,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发达国家曾经都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增速放缓、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闲置和农村衰落等问题。发达国家通过积极探索实施本国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实现乡村重建,成功扭转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态势,逐步实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为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转型提供了难得契机。
从国内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毕节建设成为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新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毕节建设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意见,为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必将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高度关心重视毕节,在政策、资金、项目、改革试点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为全镇“三农”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政策支撑和良好条件。发达地区,立足资源禀赋和自身实际,围绕搞好乡村建设和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着力打造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标杆。部分省份,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对传统农业农村的全面改造,着力推动高端特色农业、乡村民俗旅游发展,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动力和潜力,快速实现了弯道超车。这些政策和经验都为镇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借鉴。
从省内来看,随着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改善,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资源红利、生态红利、劳动力红利、政策红利、改革红利正在叠加释放,这些积极因素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县新型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城乡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生态产品、乡村旅游等的需求更加迫切,质量和效益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主题,乡村经济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农村成为投资兴业新的热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拓展了广阔空间。
二、规划意义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利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镇要与全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之智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让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全体农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培育农业新动能,有利于推进农业由数量型增产向质量型增长转变,有利于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固本之策。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重要基础。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加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作用,构建具有特色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目录
前 言 1
第一章 基础优势与振兴环境 2
第一节 振兴环境 2
第二节 发展现状 7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 19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9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9
第三节 规划目标 21
第三章 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提升产业兴旺水平 24
第一节 优化镇域产业整体布局 24
第二节 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27
第三节 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29
第四节 完善落实利益联结机制 31
第四章 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33
第一节 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 33
第二节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进步,温暖民心 35
第三节 创新维护农村产权管理制度 37
第五章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保障持续健康发展 39
第一节 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39
第二节 优先保障乡村发展用地 40
第三节 加大金融支农助农力度 43
第四节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45
第五节 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47
第六节 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49
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51
第一节 投资估算 51
第二节 效益分析 57
第七章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规划落地保障 59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59
第二节 保障用地需求 59
第三节 创新体制机制 60
第四节 强化规划引领 61
第五节 落实资金保障 61
第六节 抓好监督考核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