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X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系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工作部署,大力推动我市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特色产业发展高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X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市委“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四个打造”奋斗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实业强体”,突出抓创新、强主体、拓开放、促融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九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努力开创XX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更高起点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XX建设得更加美丽,奋力谱写现代化XX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一)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产业集群联动发展。
(二)创新引领,质量为先。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制度创新协调互促,带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品质革命,以质量品牌提档升级带动产业集群提质增效,促进集群价值链整体跃升。
(三)目标导向,分类施策。对标先进,科学设定近中远期目标,打造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聚焦产业短板缺项,采取“一群一策”方式,分行业、分步骤,做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文章,以项目为支撑,推动产业集群专业化、差异化发展。
(四)开放合作,协同推进。紧紧围绕“双区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的产业、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强化汕潮揭产业协同联动合作。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实现更高质量的供求动态均衡和产业畅通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九大战略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集群年均增速10%以上,不断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1个以上500亿产业集群,2个以上200亿产业集群,4个以上100亿元产业集群,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集群产业链上中下游衔接协同更加紧密,大部分产业集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集群区域品牌和一批世界顶尖产品。产业发展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集群技术、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配置更加优化科学,形成与产业集群发展相匹配的创新平台和人才支撑体系。
四、发展重点
(一)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以韩江实验室、省先进陶瓷材料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为支撑,突出三环集团等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电子专用材料的研制;发挥翔鹭钨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钨、锆等特种金属压延加工领域企业切入精密切割设备关键部件配套细分领域;围绕降低碳足迹、替代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等方向,重点发展环保包装材料、生物基材料等研制项目及其产业化应用;支持发展新型金属质感材料、金属质感建材、免喷涂美学树脂、贵金属合金材料等高性能金属材料研制项目。支持潮安区依托东山湖产业园、凤塘镇、彩塘镇等地区着力发展电子陶瓷、先进陶瓷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环保材料等新材料研制项目,推动陶瓷、不锈钢、化工塑料等传统材料创新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全市前沿新材料产业年产值规模超过150亿元,打造成为粤东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新高地。
(二)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推动天然气储运规模化、跨越式发展,推进市内天然气接收站、储配站建设,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和分布式能源站建设。创新发展先进储能技术产品和装备,依托国内、省内加快氢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支持有条件企业加大燃料电池研发投入,推进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等先进储能技术产品和装备研制。支持发展生物质能发电,统筹规划垃圾焚烧发电、农产品废弃物加工发电项目,积极引进大湾区、长三角等国内生物质能发电先进地区的技术及产业资源;依托本地农林牧渔资源,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对接省内外高校院所和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发展生物质预处理、气化、制气、提纯等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拓展液态天然气冷能发展空间,对接市内现代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配套需求,布局发展食品药品冷链保鲜储存项目;支持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利用天然气冷能资源探索发展城市废弃物低温粉碎技术,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力争到2025年,全市清洁能源产业年产值规模超过200亿元,打造成为粤东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
(三)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利用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积极争取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落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加强与国内风机骨干企业对接,发挥我市已有产业基础的优势,争取在XX港建设集整机制造与叶片、电机、齿轮箱、轴承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以及大型钢结构、海底电缆等加工为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积极争取粤东海上风电运维基地在我市布局。力争到2025年,全市海上风电产业年产值规模超过40亿元,打造成为粤东地区重要的海上风电基地。
(四)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科学布局、有序推进“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光伏发电项目,加大力度引进“零碳”项目,推进零碳智慧园区、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和青麻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重点支持节能技术和装备、节能产品、环境治理技术和装备、环保材料、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提升,形成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新业态,推动节能服务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发展企业绿色融资,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及相关平台,规范节能服务。力争到2025年,全市绿色低碳产业年产值规模超过50亿元,打造成为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
(五)智能卫浴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高标准规划专业产业园,推动形成多园支撑、一体发展的新格局。实施强链补链工程,加快引进产业链配套的装备制造、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智能传感器等重点项目,完善产业供应链,优化产业生态,构建具有XX特色的智能卫浴产业体系。加快质量监督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级陶瓷及水暖卫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省质量监督陶瓷产品监测站(XX)、广东省质量监督智能洁具检验站(XX)“一中心两平台”功能。研究制定关键技术和核心指标严于各类标准的XX智能卫浴团体标准(联盟标准),组建智能卫浴产业质量提升联盟,积极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支持企业结合不同市场需求,开发个性化、轻量化、低碳化、节水型、综合型智能卫浴产品,开拓具有交互感知、健康检测,符合人体工学的高附加值产品,抢占智能卫浴中高端市场。鼓励企业向智能浴缸、智能淋浴房、智能浴室镜柜等品类齐全的整体智能卫浴空间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智能卫浴产业年产值规模超过250亿元,打造成为全球智能卫浴先进制造基地。
(六)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发挥我市丰富的中草药种植加工基础,推动中医药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支持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建设,打造珍稀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基地。支持发展生物诊断试剂、医疗监测分析仪器设备研制项目。探索发展海洋生物养殖及海洋生物药品开发和产业化。支持本地有条件的食品加工企业延伸发展养生、保健、营养食品。主动对接大湾区生物医药研发资源和先进生产力,发挥XX本地丰富的中草药种植加工基础,探索通过实施“大湾区研发+XX转化及产业化落地”模式,积极承接大湾区内溢出的中药材、海洋生物药品等领域先进生产力转移。支持潮安区、饶平县重点发展中医药种植加工和保健食品研制项目,支持湘桥区发展医疗检测设备、医疗器械和医用仪器仪表制造,支持饶平县依托海洋生物资源优势探索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研制项目。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00亿元,打造成为省内重要生物医药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规模化生产制造基地。
(七)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强化潮味休闲食品发展优势,引导糖果、凉果、腌制品、肉制品等潮味食品向品质化、健康营养化方向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打造全国最大的广式凉果产业集聚区。加快益海嘉里(XX)粮油基地项目建设,加快打通粮油豆粕到饲料的产业链上下游,带动粮油加工全产业链协同一体化发展。推动水产品加工扩容升级,引导传统水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大力引进国内外水产品养殖加工领域大型龙头企业,鼓励发展覆盖“饲料加工—海鱼、海虾等水产养殖—捕捞—粗加工—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条产业项目。培育XX特色茶制品,重点打造“凤凰单丛(枞)茶”品牌,延伸开发茶叶加工、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化妆品、茶点等精深加工产品,配套打造销售、物流等全产业链条。延伸发展中央厨房(预制食品加工),加快卤味、牛肉丸等“XX菜”拳头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支持有条件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发展预制食品加工项目;支持引进清洗设备、切菜机、调配机、包装机等自动化中央厨房设备,应用食品保鲜、速冻、冻干、消毒等相关食品保鲜技术,打造具有XX特色的精品化、标准化、品味统一的半成品菜。力争到2025年,全市现代食品产业产值规模超过500亿元,打造成为省内重点现代食品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