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为推进健康XX建设,振兴发展XX市中医药,建设中医药强市,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河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并按照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挥我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引领作用,按照“统筹全域、错位发展、三产联动、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中医药改革探索力度,充分激发和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和价值,从战略高度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和健康XX建设,努力打造中医药强市。力争到2025年,我市中医药强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服务体系和全产业链发展更加完备高效,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和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中医药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医药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贡献度进一步凸显,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省级示范基地全面建成,成为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二、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1.工作目标。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2.重点任务。按照三级中医医院设置标准,市级公立中医医院建成投用。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力争全市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遴选一批中医药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卫生院,打造10个以上市级中西医结合示范项目,争取创建5个省级中西医结合示范项目;到2025年,10%以上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中医阁”,所有县(市、区)均设置规范化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启动全市中医重点专科创建工作,建设15个以上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市级及属地县(市、区)切实加强管理与指导,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与配套措施,积极推动形成以国家、省、市重点专科为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专科群。(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推进中医治未病能力建设。
1.工作目标。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维护和疾病防治全过程。
2.重点任务。积极开展特色鲜明的治未病中心试点项目,争取纳入省级实施的市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项目。实施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促进项目,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中医药干预工作,开展妇幼健康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试点工作,开展小儿推拿推广试点工作,到2025年,设置治未病科的二级以上县级中医院达到100%,中医馆普遍能够提供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教育局)
(三)推进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1.工作目标。发挥中医药在老年健康服务中的优势,持续增加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供给。
2.重点任务。落实《关于印发河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相关要求,到2025年,全市二级及以上县级中医医院全部设置老年病科。加强科室建设,增加老年病床数量,积极开展老年病及相关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争取1-2个省级实施的示范中医老年病科建设项目,带动提升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老年中医药健康中心试点,探索完善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四)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1.工作目标。推动中医医疗机构数字化健康发展,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医院智慧化服务明显提升。
2.重点任务。结合《关于印发河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持续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水平,推动三级县级中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全部达到4级以上,二级县级中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全部达到3级以上。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二级及以上中医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接入网络安全一体化监管服务平台,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到2025年,所有中医馆接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医共体内信息通和信息管理共享。(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三、加强中西医协同推进
1.工作目标。建立中西医协同长效机制,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2.重点任务。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创建5个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争取1-2个省级实施的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在全市所有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化中医科室,持续扩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参与多学科会诊比重。(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一)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1.工作目标。完善中医药科研创新体系,优化中医药领域科技布局,提升中医药科研水平,有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
2.重点任务。整合医院、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资源,建立合作渠道,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我市中医药科研创新硬实力。加快提升中医药产品研发和精深化发展能力,聚焦中医优势病种的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等中药新药研发和中医器械、中药制药设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开展经典名方、验方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专利成果转化机制研究。(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科技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推进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
1.工作目标。创新中医药配送、煎药服务模式,扩大医院制剂应用范围。
2.工作任务。发挥中医药产业联盟、县域医共体等平台作用,建立中医药一体化互联服务,推进中药材采购、配送等环节的统一化、规范化管理,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库存难、煎药难等问题,鼓励各医疗机构推出代煎配送到家等便民服务,实现群众家门口取药的便利,推进中医药煎药、配送服务下沉基层。鼓励医疗机构院内制剂推广应用,鼓励医院中药制剂在全市同一专科协作网络、科研协作单位、对口支援单位、医联体、医共体、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调剂使用。(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五、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
(一)深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体系。
1.工作目标。培养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中医药领军人才,搭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梯队。
2.重点任务。按照“英才计划”的要求,引进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鼓励医疗机构根据发展需要,制定招聘条件和标准,自主公开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推动我市高水平人才入选省级“仲景工程”,积极培育选拔“市级名中医”,在“河南省名中医”评选中有更大突破。做好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河南省名中医、老药工和中医学术流派的学术技艺经验传承工作,建设4个以上传承工作室,培养学术传承人,积极推动学术流派入选省级中医学术流派名录。全面推进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工作,积极推荐高层次人才参加国家举办西医学习中医高级人才研修班和西医学习中医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培训班,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人才。(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强化基层人才培养。
1.工作目标。推动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享受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2.重点任务。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积极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对中医本科层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申报,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定向免费医学生就业履约。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吸引中医药人才服务基层。畅通基层中医药人才流动途径,推广“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县域内中医药人才流动机制。推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医医师,申报省级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做好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工作,每年为基层培养10名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超过25%,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一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一名能够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全面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骨干人才。(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三)评选中医药名医名术名方。
1、工作目标。评选推出一批名医、名工、名术、名方,提升中医药应用水平,营造尊重中医药人才的良好氛围。
2、重点任务。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药工作者中,定期评选出一批名中医。评选出一批在中药材炮制方面技艺精湛、业绩突出的名工匠。进行名术名方征集工作,评选出一批临床证实有显著疗效的中医药诊疗技术,评选出一批长期使用并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的民间验方、秘方或医院制剂处方、协定处方。(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六、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发展
(一)提升中药材种业种植质量
1.工作目标。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良种繁育,推动种子种苗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2.重点任务。鼓励在禹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每年组织开展选育鉴定道地药材新品种,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申报省级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扶持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采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一批道地性强、药效明显、质量稳定的优良品种,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建设中药材省级种质资源库和种子种苗专业化繁育基地1-2个,加快培育中药材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从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生产环节构建种子种苗技术开发、规模生产运营体系,鼓励开展提纯复壮、品种选育、良种扩繁和推广应用工作,力争2024年培育8家中药材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2025年达到10家。(责任单位:禹州市人民政府、鄢陵县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农业科学院)
(二)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1.工作目标。加快完善中药材生产技术规范,开展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指导,提升中药质量评价能力,促进中药材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2.重点任务。依托禹州市中药材产业,加快我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加强中药材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禹州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创建省级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加快优良杜仲、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中药材基地建设,推进珍稀濒危中药材野生抚育基地建设,广泛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用好禹白芷、禹白附、禹南星、禹州金银花、禹州丹参、禹州半夏等6个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和12个省级道地药材“金字招牌”,推行定制药园模式,并积极推动纳入省级实施的建设项目,开发禹白附、黄精、白芍、禹南星、禹州半夏的林下种植模式并示范推广,推动鄢陵县苗木种植结构转型和“林药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省级、国家级品牌建设,鼓励道地药材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推动“许产”中药材入选河南省道地药材目录,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责任单位:禹州市人民政府、鄢陵县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