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专项规划(2022-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1总则 1
1.1任务由来 1
1.2环评工作过程 2
1.3编制依据 3
1.4评价目的和原则 9
1.5评价范围 10
1.6环境保护目标 11
1.7评价标准 14
1.7评价思路及评价方法 19
1.8评价工作程序 20
2规划概述 23
2.1规划编制背景 23
2.2规划必要性 25
2.3规划范围 27
2.4规划期限和发展时序 27
2.5园区定位和发展目标 28
2.6规划规模 29
2.7产业发展规划 29
2.8总体布局及用地规划 31
2.9市政工程规划 32
2.10综合交通规划 40
2.11环境保护规划 43
2.12综合防灾规划 55
2.13安全生产规划 58
2.14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规划 59
2.15园区“碳达峰”和“碳中和”建设要求 60
2.16近期重点项目 61
3规划分析 62
3.1与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的符合性 62
3.2与相关环境政策的符合性 76
3.3与上位规划相符性分析 88
3.4与环境保护规划相符性分析 94
3.5空间准入相符性分析 97
3.6“三线一单”符合性及管控要求 101
3.7小结 119
4现状调查与评价 120
4.1自然环境概况 120
4.2社会经济概况 126
4.3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 127
4.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29
4.6生态环境现状 144
5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152
5.1环境影响识别 152
5.2环境目标及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154
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59
7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分析 160
7.1水资源承载力 160
7.2大气环境承载状态分析 160
7.3水环境容量分析 161
7.4土地资源承载状态分析 162
8环境风险分析 163
9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164
9.1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164
9.2规划环评与规划编制互动情况 174
9.3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 174
10协同降碳建议与不良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 175
10.1碳排放评价工作流程 175
10.2碳排放识别与目标指标 175
10.3碳排放预测与评价 176
10.4碳排放控制水平与行业碳达峰要求的差距 177
10.5碳排放管控对策和措施 178
11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82
11.1大气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82
11.2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83
11.3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84
11.4声环境影响减缓和对策措施 185
11.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185
11.6土壤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87
11.7生态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 187
11.8社会环境减缓措施 188
11.9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88
12跟踪评价、监测计划及建设项目环评要求 190
12.1跟踪评价 190
12.2跟踪监测 193
12.3规划所含建设项目环评要求 194
13环境管理与环境准入 197
13.1环境管理 197
13.2环境准入 199
14公众参与 202
14.1公众参与的目的 202
14.2公众参与过程 202
14.3第一次信息公示 202
14.4公众参与座谈 205
15评价结论 206
15.1规划概况 206
15.2规划协调性 206
15.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207
15.4规划实施后环境影响分析 207
15.5资源环境承载力结论 209
15.6公众参与 209
15.7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 210
15.8综合评价结论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