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要求,全力推进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以“产业标准化建设、产业市场主体建设、产业贸易流通建设,产业科技创新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产业品牌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企业带动、文旅带动、市场带动作用,实现全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建成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区2个,建成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1个、区域中药制剂中心1家。到203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80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达到40万亩,“定制药园”数量达到30家以上,中药材收入达到50亿元,中药饮片产值达到1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实施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
1.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加大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鼓励与科研院所、高校、中药企业协作选育优良品种,建设黄精、淫羊藿、天麻、铁皮石斛等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提高种子种苗生产和优良供应能力。(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2.扩大标准化种植规模。筛选黄精、淫羊藿、天麻、石斛等特色优势单品,建设“定制药园”项目30个以上。鼓励生产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建设生态化、标准化、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推动优势单品连片发展、规模发展、集群发展。大力推广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等绿色种植养殖技术。组织开展中药材示范园创建活动,扩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规模,提高产业化发展质量和水平。(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3.建立标准化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材标准化研究,鼓励本地企业参与国家和省标准制定。从药材良种繁育、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产地加工、质量追溯、药效含量及重金属农残检测等方面建立道地药材评价标准,确保道地药材质量。(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二)大力培育产业市场主体建设工程
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带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外部引进等方式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5.打造产业聚集平台。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打造以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园区为核心,其他园区协同发展的“一核多区”中医药产业布局。引进一批具备产品加工、炮制生产、分离提取、药材饮片生产等能力的加工企业,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入园发展。引导生产企业与种植户之间建立“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种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形成全链条、高质量、高效益的中医药产业集群。鼓励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之间的仓储协同,推动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一体化发展。(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三)大力推动产业贸易流通建设工程
6.建立产地交易市场。规划建设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推动中药材单品订单化种植,鼓励生产企业、医疗卫生机构采购“定制药园”中药材,建立中药材产销一体化发展机制。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种植户进驻产地交易市场,确保医疗卫生机构采购的中药材质量保证、来源可溯。到2030年,实现全市医疗卫生机构80%的中药材通过产地交易市场进行采购。(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7.建设电商交易平台。打造中医药电商交易平台,推动线下交易与网上交易并行。鼓励取得资质的中药企业开设网络旗舰店或专卖店,应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网上订货、网络零售等一系列活动,实现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及物流配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四)大力实施产业科技创新建设工程
8.建立科研创新平台。推动中医药重点领域、中药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设立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互助储金会,为企业、高校、医疗机构等单位开展中医药基础性研究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药企、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的中医药发展模式。申报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各区〔县〕人民政府)
9.加强产业人才引培。在产业高端人才、产业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引进等方面形成突破。开通中医药事业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高层次人才可采取考察聘用简化程序的方式招聘。支持高校、职业院校按照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开设中药制药、中医药资源开发与应用、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医养生保健等专业。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定向培养,推进中药炮制、药物制剂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及等级认定。鼓励高校、中药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建立中药炮制师承制度。(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部,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各区〔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