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区域性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落实制造强省和皖北“两个加快”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区域性制造强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和对AA及BB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聚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生命健康、绿色建筑建材、高端纺织服装八大先进制造业,紧盯先进光伏、动力电池和汽车零部件等“新三样”拼抢新赛道,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区域性制造强市,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BB提供更加坚实的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
——坚持集群集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持错位联动发展,加强资源要素优化整合,推动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延伸、提升和带动作用,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增强区域产业发展活力。
——坚持引育结合。以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加强存量企业分类扶持,精准施策,壮大规模,提升效益。聚焦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配套专家,加强项目招引,培育发展后劲。
——坚持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化和工业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分工协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坚持品牌提升。加强特色产业园区和专业化产业基地建设,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培育区域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专利、标准创造,培育“BB制造”名品。
——坚持绿色低碳。立足区域能源资源禀赋,顺应低碳发展趋势,落实双碳目标要求,鼓励引导企业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广节能降碳工艺装备,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7年,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产业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新三样”产业蓬勃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更加紧密,培育形成一批双千亿、千亿、五百亿以及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一批百亿级企业。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制造强市迈上新台阶。
1.产业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到202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200亿元,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稳定,力争稳中有升;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明显提升,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5.5%以上。
2.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向双千亿产值迈进,绿色食品产业力争到2027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规上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冲刺1000亿元,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向千亿级产业迈进,新材料产业力争产值突破1000亿元,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产业加快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向千亿级产业迈进,生命健康产业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绿色建筑建材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力争突破500亿元。
3.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到2027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左右;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更加完善。
4.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制造业规模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每年下降3.2%左右。
5.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7年,省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6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突破40家,一批企业成长为产业链链主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