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运体系建设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5年)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规划背景 1
第二节 指导思想 2
第三节 规划依据 2
第四节 规划范围 3
第五节 规划原则 3
第六节 规划目标 4
第七节 规划思路 5
第二章 水运现状及评价 7
第一节 水运现状 7
第二节 现状评价 13
第三章 发展形势及需求 16
第一节 发展形势 16
第二节 发展需求 17
第四章 经济发展及运量预测 20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形势 20
第二节 交通运输发展形势 26
第三节 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运的需求分析 31
第四节 货运量及主要港区吞吐量预测分析 32
第五章 规划方案 36
第一节 航道规划 36
第二节 港区(码头)规划 36
第三节 通航设施规划 39
第四节 港口集疏运道路规划 40
第五节 船舶发展规划 40
第六节 水运服务规划 40
第七节 航道养护规划 41
第八节 信息化(智慧航运)规划 41
第九节 营运组织规划 41
第十节 安全管理及应急体系建设 43
第十一节 低碳绿色水运 44
第六章 投资匡算 46
第一节 资金需求 46
第二节 实施效果展望 46
第七章 措施保障 50
第一节 政策保障 50
第二节 人才保障 50
第三节 资金保障 51
第四节 科技支撑 51
第五节 机制保障 52
第六节 专项保障 52
附表:
附表1 市“2022-2035”规划建设资金需求总表
附表2 市“2022-2035”航道规划建设表
附表3 市“2022-2035”港口(码头)规划建设表
附表4 市“2022-2035”通航设施规划建设表
附表5 市“2022-2035”港口(码头)集疏运公路规划建设表
附表6 市“2022-2035”船舶修造基地、船员考试基地规划建设表
附表7 市“2022-2035”船舶建造规划建设表
附表8 市“2022-2035”航道服务区、锚地及船舶加油加汽站规划建设表
附表9 市“2022-2035”航道养护规划表
附表10 市“2022-2035”智慧水运规划建设表
附图:
附图1 市综合交通图
附图2 市水运规划图(2022-2035年)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规划背景
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湖南省怀化市,北与重庆市接壤,西北高,东南低,全境以山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是贵州向东开放的门户和桥头堡,有“中国西部名城”之称,已获得“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新名片,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是贵州省定位的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下辖2区8县(自治县)、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截至2021年底,户籍人口449.30万人,常住人口328.26万人,土地总面积18003平方千米。境内有乌江和沅江两大水系,河流以梵净山为分水岭,东为沅江水系,西为乌江水系,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9条,长度10公里以上的有171条,水资源、矿产资源、动植物、地热、风景旅游等资源富集。随着乌江的复航,加之沪昆、铜玉高铁通车和沪昆、杭瑞、思剑多条高速穿境而过,以及凤凰机场的建成投用,市水运发展已然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交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2022年1月1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明确提出:推进乌江航道提等升级,稳步实施乌江思林、沙沱1000吨级通航设施项目,推进思南港等港口建设,打通北入长江水运通道。2022年9月19日,《贵州省水运体系发展行动方案》(黔府办函〔2022〕90号)要求建成畅通、安全、绿色、高效、经济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水运优势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十四五”已成为贵州大力发展水运建设的关键时期。为切实抓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促进市深度融合区域宏观战略,尽快建立并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水运体系,加快补齐市水运发展短板,2022年11月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市水运体系发展实施方案》,2023年1月市交通运输局印发了《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在一系列重大战略背景下,水运发展也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航运发展,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推动我国航运业实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牢记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四新”主目标和“四化”主抓手,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编制《市水运体系建设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5年)》既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厅顶层文件的重要抓手,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交通运输供给、建设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支撑。
本规划是《贵州省水运体系发展行动方案》《贵州省十四五水运交通发展规划》在的细化落实,是行业主管部门履行宏观指导和公共服务职责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市今后中长期水运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
第二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等系列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战略发展机遇,以交通强国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补齐水运短板等突出问题为导向,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运输结构,加快畅通北上长江水运通道,提升航道等级,扩大港口规模,完善港口功能,升级通航设施,建设生态旅游航道,推进水路运输体系建设,助力市水运经济增长,为全市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运支撑和保障。
第三节 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发〔2019〕39号);
3.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
4.交通运输部《内河航运发展纲要》(交规划发〔2020〕54号);
5.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交水发〔2019〕87号);
6.交通运输部《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交规划函〔2022〕541号);
7.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水运发展规划(2012-2030)》(黔府函〔2012〕270号);
8.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实施纲要》(黔党发〔2021〕28号);
9.《贵州省“十四五”水运交通发展规划》,2022年1月。
10.《贵州省水运体系发展行动方案》(黔府办函〔2022〕90号);
11.《贵州省“十四五”水运信息化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22年11月;
12.《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水运体系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铜府办发〔2022〕44号);
13.《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