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2021-2025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科学合理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于解决经济发展增速换挡新常态下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改善XX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XX镇“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面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产城融合示范新区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一、 背景与形势

 (一)上一轮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1.          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XX市XX镇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共设置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质量控制、城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环境管理等五类指标共29项目指标,汽车尾气达标率、水土流失治理率、农用化肥施用程度、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等5项指标由于统计方式与统计口径发生改变不参与评价外,剩余24项指标,18项指标完成规划目标,占比75%,完成情况较好,6项指标未完成规划目标,占比25%。,详见下表。

 (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成效

       1.          全面深化污染减排任务

“十二五”以来,根据《XX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实施细则》、《XX市各镇街“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基数和项目》以及《XX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等要求,XX镇一是强化污染治理,推动工程减排。通过强化对污水处理厂(二期)污水处理工作的督导,广东玉峰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脱硫脱硝淘汰落后产能,依法依规取缔“散乱污”企业,加快推进燃煤锅炉拆除或改用清洁能源和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工程的进行;二是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通过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建高污染项目,控制污染物新增量,推动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企业淘汰退出,三是大力开展黄标车、老旧车淘汰等措施,污染防控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完成XX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2.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XX镇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以能源节约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成立镇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推动镇区电子、建材、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监管,建立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辖区内全部投资项目都进行汇总登记,2016年度以来没有能耗较高行业新、扩建项目上马,“双红线”执行情况良好。近年来,镇重点耗能单位开展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均达到100%。

       3.          污染治理进程不断加快

以“改”打好蓝天保卫战,先后制定出台《XX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办法》、《XX镇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XX镇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鼓励企业节能降耗改造,引进智仁能源有限公司和XX公用集团天然气项目,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深化锅炉污染整治,2016年,完成59家企业89个燃煤锅炉全面改造,推进锅炉生物质专用炉改造,开展锅炉生物质专用炉改造专项检查工作,2019年,涉及XX镇27个锅炉完成改造

推动VOCs源头整治及餐饮油烟整治、完成万和、宏泰两家企业的整治任务(天乙、振华、青松停产)。开展VOCs普查登记工作,组织企业集中培训填报XX镇VOCs动态更新调查,完成锅炉淘汰改造、“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任务,实施扬尘污染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以“管”打赢水污染攻坚战。一是高质量完成市生态环境局下达的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专项排查、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情况自查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自查工作任务,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二是全面做好“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倒逼企业环境守法。全年保持高压态势,对已关停取缔的小企业进行回头看自查活动,坚决防止出现反弹,三是积极开展全镇洗水漂染企业进行洗水漂染行业综合执法整治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检查期间共出动33人次,检查13家相关企业,上报2家重点污染源至市生态局进行重点后督察工作。

以“控”打响净土防御战。强化涉重金属污染行业整治力度,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推动重金属考核企业档案建设。加大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打击力度,开展全镇固体废物综合执法整治工作,检查期间重点排查了116间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出动397人次,现场监察危险转移工作1235项。持续抓好垃圾分类,镇内生活垃圾全部运至北部组团的垃圾焚烧发电处理。

       4.          环境监管能力持续提升

环境监测水平得到提升,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等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善,空气自动监测、地表水常规监测和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等各项监测工作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能力不断加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稳步建立,环境监测监察联动机制不断深化,2019年,对全镇生产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全年共出动3351人次完成日常监督检查企业1522家次,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7份,立案处罚13宗,处罚金额105.44415万元,移交法院强制执行7宗,有效提高了环境执法的威慑力。

       5.          环保领域改革逐步深化

持续提升生态环保服务水平。坚持以服务镇区经济发展为重点,提前介入,认真做好市、镇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简化审批、验收等业务办理流程,积极指导企业完善环保手续、落实环保设施,进一步推进商事登记改革工作进程。2019年,全年共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154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122个(报告表验收119个、报告书验收3个),排污许可证核发及换证共156份,排污申报登记169份,规范排放口审批99项,完成固废平台危险废物转移申请审批1235项。各项审批业务均在法定审批时限内完成,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更多企业和群众积极配合承担环保责任。

       6.          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扎实推进XX镇生态文明建设,在成功创建广东省生态镇后,印发《XX市XX镇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方案,围绕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6方面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

 

 

二、 机遇与挑战

 (一)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

      1.          国际及国家层面

(1)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有助于充分释放XX市制造大市的叠加、聚合、倍增效应,构建形成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的新型工业体系。当前,XX镇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契机,着力推进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因此,通过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制造业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升级,对于加速XX镇制造强镇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良好外部条件。

(2)生态文明国家战略为绿色发展坚定了信念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上升为重大发展理念。十九大后,建设生态文明被提升为国家“千年大计”,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地位都得到了提升,长期以来经济增长较多地依赖资源过度开放,资源能源高消耗、污染排放高强度、产出和效益低下的发展模式正在改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被列为绩效考核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形成。

(3)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已经形成

生态文明引领新的价值观加速转变,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组织形成环境保护的合力显著增强。政府环保投入力度、企业环境守法意识、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及监督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都在提高。区域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正步入统一规划、联合检测、联动应急、信息共享模式。环境质量改善的理念全面树立,进入坚定期,形成全社会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为加快解决复杂环境问题创造了有力条件。

(4)经济增速换挡,污染物新增量涨幅进入收窄期

GDP增长进入中高速发展通道,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减缓,经济发展将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总量和结构都在向有利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粗钢、水泥以及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已出现峰值,传统污染物新增量同比下降,污染物排放高位趋缓;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需求开始呈现“三低”(低增速、低增量、低碳化)特征,高耗能行业增长缓慢、能源强度控制增强,经济总量与化石能源需求将逐步“脱钩”;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城乡更加统筹协调,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环境压力缓解的机会显现,环境污染增量的增加相对下降,环境压力进入调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