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
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是根据党的十九届五 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发 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 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共山东省委山 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山东省中医药条例》《山东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 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促 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十四五”支持中医药 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结 合全市中医药发展实际编制,主要阐述全市中医药未来五年 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
一、“十三五”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市中医药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在市委、市政府 的正确领导下,积极统筹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 业、文化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管理体制实施重大改革。中医药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 议事内容,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 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改革中医药管理体制,市 卫生健康委主任担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市卫健委(市中 医药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担任副局长,中医药科室 由1个增至3个,增加行政编制5名;各区市均参照市级健 全了组织管理机构,均单独设置中医药科室、设专人负责中 医药工作。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出台了《市国家中医药综合 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市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 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十三五”市财政用 于中医药专项发展经费3310万元,各部门在政策、资金、 人才、价格、医保等方面,合力支持推进中医药工作。召开 了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全 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中医药工作被纳入市委、政府 对各区市党委、政府的绩效目标考核内容。
中医药改革成效明显。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综 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社会办中医试点市、山东省首个中医药 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了中医优势 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中医日间病房管理模式改革、中药饮 片集中配送改革等,其中“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 入选国家中医药十大新闻之一;文登区中医药改革经验被确 定为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 区建设医保改革案例入选中央改革办地方案例。
参与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 关口前移、早期介入、全程参与,第一时间成立市级中医药 会诊专家组,全程参与疫情防治,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100%, 累计提供中药预防汤剂4万余剂,特制艾条1万余支,中医 药在疫情防控中作用凸显。注重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 作用,对确诊患者出院后提供一对一健康指导服务,免费提 供康复期中药汤剂。
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市中医院康复医院、科研教学 楼和南院区泰和中医院建成投入使用;依托市中医院建 设中医医疗保健集团。文登整骨医院所挂牌子山东文登骨伤 研究所更名为山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荣成市中医院推拿学 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验收, 文登整骨医院骨伤科入选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牵头专 科,全市其他中医医院的6个专科入选成员专科,建设市级 中医药重点专科18个。全市公立中医医院4家,其中三级 中医医院3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县两级中医医院全覆 盖。全市一级及以上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11家,社会办中 医、中西医诊所(门诊部)264家,其中中医备案诊所55家。 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510张,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 别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248 A,较“十二五”末分别增 长19.8%和157%。全市千人口拥有中医医院床位数1.12张, 千人口中医类医师数0.71 A,均髙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医总 诊疗人次数230.38万,占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例为15.11%, 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3%和0.31%。全市100%的二级 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传染病医院设立中医科。100% 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建有国医堂,100%的社区卫 生服务站和83.42%以上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 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比例达33.27%。全市所辖区市全 部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十三五”期间,创建全国名老中 医传承工作室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个,省 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评选产生了国家级中医药 优秀人才6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4人,山 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7人,山 东省基层名中医12人,市名中医药专家20人,名中医 药专家传承人20人,市级基层名中医33人,营造了名医辈 出的良好行业氛围。培训中医类别住培医师225人,培养“西 学中”学员1244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45人。获得齐 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整理推广项目1项,齐鲁医派中医学 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建设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 5个,市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8个。每年设立40万 元的市中医宣传专项经费,开展中医药“六进”服务。 积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中药进万家、中医药经典大 赛等系列活动,通过讲座、义诊、比赛、发放宣传材料等方 式,普及中医药法律知识和健康养生知识。在全省率先开通 “中医”微信公众号,编印《中医》杂志20期, 积极利用新媒体等方式开展中医药宣传。“十三五”以来,
面向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广大群众发放《中医》等 宣传材料30余万份,组织中医药各种义诊、讲座及宣传活 动近1500余场次,受益群众150余万人次。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中药材种植养殖业形成规模,西洋 参、蒲公英、玫瑰等10余种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到9.3万 亩。海带(昆布)、海参、鲍鱼(石决明)、牡蛎4个海洋类 中药品种,养殖总面积达到8万公顷。中医药工业企业类型 齐全,全市有中医药工业企业21家,涵盖中药饮片、中成 药、保健品和中药提取物生产等各个方面。中医药服务业企 业数量众多,全市现有中医药服务业企业816家,逐步形成 代表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