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实《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分工方案》,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市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发展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及市委十五届历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把建设得更加美丽”使命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现代化新篇章。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推动超过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1500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培育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加强5G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推动5G在工业领域实现更广泛应用,加快培育形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态势,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新模式、新业态广泛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到2025年,市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转型升级作用显著,推动超过8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3000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以数字化引领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二、推进思路
聚焦我市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产业、现代轻工纺织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5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智能机器人产业、前沿新材料产业、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产业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以应用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模式新业态。
——梳理任务清单。结合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实际,优先选择数字化基础好、转型需求迫切、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制造业企业、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等,梳理数字化转型需求,制定转型任务清单。
——促进供需对接。对照任务清单,组织、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专家智库,与制造业企业精准对接,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绘制转型路线图。按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一企一策”、中小型制造企业“一行一策”、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一园一策”、产业链供应链“一链一策”的转型路径,指导和推动制造业企业、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等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明确转型目标及推进步骤。
——组织落地实施。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组织实施力度,形成推进合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推动数字化转型任务清单加快落地实施。
——开展应用推广。结合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实际,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分行业、分区域、分类别重点打造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总结典型经验和发展成效,逐步向全行业、全领域推广。
三、数字化转型及赋能重点方向
(一)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1.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行业开展新型工业软件研发与应用示范,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针对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实施数字化转型,加快系统集成互通和数据分析应用;支持电子元器件企业针对研发设计、质量检测等环节实施数字化升级,提升与终端厂商的协同研发和产品交付能力。
2.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围绕不钢钢、陶瓷、玻璃等先进材料,铜箔、稀土等金属、非金属材料,提升关键设备、关键流程数据采集和应用分析能力,实现数字化监控、设备动态预警和预测性维护;加快推动危险工艺自动化、安全巡检智能化,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水平;推动供应链数字化协同,以需求为导向,灵活调配生产计划,提高产能利用率。按照《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开展 2022 年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培育入库申报的通知》(粤工信工业互联网函〔2022〕14 号)的要求,支持我市卫生陶瓷产业数字化建设平台建设,争取列入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培育,利用5G、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构建“共性产业互联网平台+云应用软件+ AIOT智能硬件”的数字化产品体系,开创数字化工艺创新,推动隐形生产经验数字化、软件化,实现工艺由黑箱式向透明式转变。
3.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围绕纺织服装、家具、塑料制品、皮革、造纸、日化等消费品行业,面向新需求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重点面向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加快推动机加工、注塑、装配、包装等环节设备上云和人机协同。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打造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打造模块化组合、大规模混线生产等柔性生产体系。促进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打通,开展动态市场响应、资源配置优化、智能战略决策等新模式应用探索。
4.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推动生物信息技术发展,促进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融合,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监测预警、病毒溯源、新药筛选、防控救治等方面的拓展应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疗”关键技术研发及相关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运用大数据技术靶点发现系统、人工智能化合物合成系统、人工智能化合物筛选系统等,缩短实验室研发周期。建立完善药物研发和健康管理平台,及时反馈药品使用数据,助力新药品研发优化。
5.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鼓励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遥感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加快自动化、智能化、单机多功能的食品生产及检测设备研发及应用推广,支持企业通过数字化管理带动生产流程化、标准化,提升生产效率。强化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提升品质检测能力,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维码、数字标签等技术实现供应链优化和全流程溯源,提升产品品质和安全性。推动建立数字化仓储及物流配送体系。强化数字化营销与制造,提升柔性制造能力,缩短新产品研发上市周期。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6.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开展智能机器人全生命周期可靠性和数字制造工艺技术研究,建设人工智能、感知、识别、驱动和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研发平台。支持研究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故障诊断与远程运维、运动仿真、轨迹生成等数字技术,探索视觉、力控等传感技术与人工智能在机器人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数字集成应用软件的研发。加快研发和推广机器人开源操作系统,构建开发者生态体系,促进二次开发和集成创新应用。
7.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突破高通量制备、表征和服役性能高效评价技术和装备,建立以材料数字化为基础的材料基因工程,缩短新材料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加速推动智能材料、电子陶瓷材料、高分子与精细化工新材料、稀土及先进功能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的研发、中试及示范应用,推进产用平台、测试评价平台、参数库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等数字公共平台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
8.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推动基于数字接口的精密激光智能装备、增材制造高端装备研制,强化激光软件系统的配套服务能力。加快增材制造在三维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等方面融合创新,促进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与汽车、模具、核电、船舶等产业深度结合,打造激光与增材制造领域集产品设计、基础材料、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与系统、应用技术与服务等为一体的全流程数字产业链。
9.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集群。研究建立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监管系统,综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监控。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试点,围绕重点行业领域打造一批应用场景、工业APP和工业机理模型,推动企业构建快速感知、全面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系统评估等数字化能力体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数字技术与节能环保行业创新融合,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高耗能设备节能改造及更新,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10.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发挥在测试系统、超声波探伤仪、全自动生产在线监测系统等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设备领域优势,提升设备接口通信、物联网连接、嵌入式软件技术水平,强化设备采集、通信、协同能力,提高精密仪器设备制造工艺水平和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推动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进一步促进新型传感、测量、控制、数据采集等技术数字融合应用,推动精密仪器设备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发展。